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南部覆盖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主要位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份。喀斯特地貌区具有湿润、半湿润、热带和亚热带各种气候及多样的地理环境,主要包括3处聚集地,分别是石林喀斯特、荔波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 石林位于云南省,其具有典型的石林景观,最为著名的是尖状和塔状喀斯特以及贯穿其中的深壑。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历经了4个主要的地质时期,从二叠纪一直到现在,生动地展示了这些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演变过程。石林风景区被认为是最令人叹服的自然景观,其所具备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不断变化的颜色要多于任何喀斯特地貌区,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 荔波喀斯特拥有众多碳酸盐露地岩层头,经过长达数百万年的腐蚀过程后,形成了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其中包括数不清的喀斯特山峰、深谷、细流和河洞穴。荔波喀斯特也因其生物多样性而闻名,这里拥有3 1 4种脊椎动物和1 532种植物,其中有一些是当地特有的物种,还有不少是在全球或当地濒危的物种。 武隆喀斯特展现了内陆喀斯特高原在经历地壳抬升后形成的地质变化。典型景观包括由巨大的崩塌形成的深坑和连接露天幽深洞穴的天生桥。巨大的石灰坑和天生桥是中国南部天坑地貌的代表。武隆地貌展现了世界最大河系之一的长江及其支流的演变历史。 石林的少数民族居民居住在两个喀斯特地貌区内,是当地的主要人口。喀斯特地貌和当地人们的文化认同及传统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在石林,彝族人形成了适应当地喀斯特环境的生活方式,石林特色反映在他们文化的各个方面c荔波的水族人已经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了超过1 000年,并提供了可持续森林管理模式的典范。
带 Vincent Ko Hon Chiu标记为 我被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照片